北隆河由八個法定產區組成,是葡萄品種Syrah在歐陸、甚至是全世界,最好也最重要的集散地之一。雖然在幾十年前,離開隆河谷地這些產區就鮮以聽聞,但對今日的葡萄酒愛好者來說,北隆河如日中天的Hermitage與Côte-Rôtie售價已不再親民;然而那些曾被忽視的、視為次等產區的Saint-Joseph、Saint-Peray、Crozes-Hermitage等地,反是今日尋找物有所值酒款的寶地;她們最美的模樣,與Côte-Rôtie或Hermitage的一流水準相仿;差別可能只是架構小些、精巧些、或者是少幾分複雜度,差異多半是風格上的不同而非水準上的差距。比方說Saint-Joseph的生產者Pierre Gonon,又或者是Crozes-Hermitage的Laurant Combier。
Hermitage位在隆河左岸城鎮Tain l’Hermitage北側的面南山坡,整個產區大小僅百餘公頃,還不及波爾多左岸五大酒莊之一的Château Lafite-Rothschild單一酒莊所擁之地;Hermitage素被認為是北隆河最充滿男性氣慨的葡萄酒產地,與最充滿女性風情的Côte-Rôtie相互輝映;同樣位於隆河左岸,包圍著Hermitage法定產區與Tain l’Hermitage小鎮南北延伸十餘公里的則是Crozes-Hermitage法定產區。
雖然在1846年的里昂葡萄酒大會(Lyon Wine Congress)裡,Hermitage與Crozes-Hermitage曾被視為「若他們不是兄弟,那就必是堂兄弟」來比擬兩者近似,但這比喻換在今日時空,卻不太像是普世皆然之語;Crozes-Hermitage多半是充滿黑色漿果風味、較單純易飲的葡萄酒,而非Hermitage所產的嚴肅雄壯風格;只有少數最好的生產者的高階酒款,方能與Hermitage做比擬。
在法國葡萄酒雜誌RVF的2017年年鑑裡,北隆河以Crozes-Hermitage為主力酒款的酒莊所獲最高評級為二星酒莊,Domaine Combier就是兩家獲得二星酒莊評級的其中之一。
相較於成名較早的Hermitage產區,Crozes-Hermitage早年以葡萄農佔多數,70年代時的生產者寥寥可數,釀酒合作社佔了大宗。80年代以降,逐漸有部份葡萄農脫離釀酒合作社,開始自行釀造裝瓶。
Combier家族數代務農,自1936年時已在隆河生根;酒莊的成立始自1990年,在此之前則以葡萄農的身份栽植照料自家葡萄,是釀酒合作社Tain l’Hermitage Co-operative的會員之一。
現任莊主Laurent Combier在完成葡萄栽植釀酒相關學業、至普羅旺斯、布根地、教皇新堡等產區學習後,返家想要將自家葡萄事業轉型為獨立酒莊,於1989年脫離合作社,1990年起開始釀造自家裝瓶的葡萄酒,至今是擁地數十頃、RVF二星的名門。
興饗所代理的兩款紅酒皆來自手工摘取後篩果之葡萄,100%去梗後在不鏽鋼槽溫控發酵25天、每日淋汁兩次;12個月橡木桶熟成後裝瓶,裝瓶前過濾不澄清。
Laurent認為,「好的葡萄酒,不是不計代價地追求力量的葡萄酒;好,是來自她所能展現的finesse。」而這份信念,也體現在他的葡萄酒裡。